|
安徽推介 / 推介动态 / 正文 |
六安市全力擦亮“皖西白鹅”地方名片来源:安徽日报 | 作者:唐欢 朱芳 王珂 | 发表于:2025/2/5 |
||||
每到春节,在六安的城里乡下,处处可见晒得透香的腊鹅。这里作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养鹅、吃鹅、交易鹅毛都是早已有之的传统。现如今,老传统成了大产业,从规模养殖到延长产业链,从科学繁育到产品研发,“皖西白鹅”这张地方名片越擦越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六安市鹅饲养量1884.3万只,其中白鹅1404.3万只、朗德鹅480万只,综合产值约170亿元。 从河边到餐桌的美食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裕安区的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虽是冬日,一只只皖西白鹅精神抖擞,时而到水里游耍,时而在岸上“高歌”。展羽公司是一家集皖西白鹅良种繁育、孵化和商品鹅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江卫军告诉记者,作为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从事皖西白鹅良种保种、繁育、孵化、标准化饲养,也为农户提供优质鹅苗,经过农户饲养长成后基地再回收,这样的运营模式既保证了皖西白鹅的品质又带动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这个年饲养量12万只、年产值1.2亿元的基地,已经为963户皖西白鹅养殖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作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该市以规模养殖为主体,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现有国家保种场1家、省级保种场4家、国家水禽(皖西白鹅)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家、种鹅生产经营企业13家。近年来,当地建立了一支从事皖西白鹅良种繁育、饲养管理、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同时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繁育更加优良的皖西白鹅品种。六安市现有白鹅养殖场约9万户,其中年出栏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3户,今年新改建5000只以上鹅规模养殖场73户。 皖西白鹅全身都是宝,要想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就得一鹅多吃,延伸美味产业链。毋庸置疑,肉质堪称上品的皖西白鹅,六安人极大丰富了它作为美食的“菜单”。除了传统的腊鹅深受市场欢迎外,六安市大力发展鹅肉食品加工,延伸优化鹅食品产业链。 在六安市胜缘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皖西白鹅的另一种吃法。该公司主攻深加工,在保留、发扬传统口味的同时,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丰富种类,提高品质,做出个性化、特色化产品。2018年,该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皖西白鹅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出卤制、鹅块、鹅汤、腊鹅四种深加工工艺共八大类皖西白鹅产品。 早在2023年,六安市就相继出台《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大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针对皖西白鹅和朗德鹅布局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鹅产品加工产业园和鹅肥肝加工产业园,计划到2027年全市鹅饲养量超过3000万只,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 变身羽毛球“飞”向国际赛场 羽毛球赛场上,羽球飞扬;健身公园里,羽毛球也是常见的全民运动。2024年年中,随着羽毛球价格的一波大涨,羽毛球产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六安产”羽毛球也一度成为热词。皖西白鹅的鹅毛洁白,是羽毛球的优质原料,本地的羽绒羽毛交易产业历史悠久,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六安的羽毛球生产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六安产”羽毛球占全国训练用球的40%。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裕安区新安镇的六安市宇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广场翻晒的羽毛刚刚经过清洗,雪白的鹅毛格外亮眼。 “我们现在从羽毛加工成毛片,再到毛片筛选、羽球制作、包装基本都是智能化操作。”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讯芳介绍,宇翔公司与世界知名品牌合作,专门从事羽毛球系列产品生产、销售。目前公司羽毛球年产量达1200万只。 在生产车间里,一片片洁白的羽毛从切片机通过,便成了羽毛球所需要的毛片,毛片通过智能分选,再进入下一步制作。“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端羽毛球的需求,公司陆续加快了对羽毛智能分选生产线的布置,这是我们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发的羽毛分色机,通过AI智能分选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羽毛球制造的水准。”杨讯芳说。 试打车间引起记者的好奇,比起其他车间的喧闹,这里只有清脆的“砰砰”声不绝于耳。随着一声声干脆利落的击球声,球从弹射机旋转着沿着抛物线的轨迹飞射出来,分别落进对面的28厘米宽度的几个隔断里,根据落点的位置,它们会被分进76、77、78等不同型号的球筒内。在每一条试打线上,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女工站在落点旁边,举着加长的球拍悉心观察。如果球在来路上左右摇晃,那这个球就不合格,一抬手就将球稳稳捞过来,另外存放。 “皖西白鹅的羽毛,是制作高端羽毛球的上好材料,从羽毛到羽毛球,一共需要70多道工序,虽然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依然需要不少人力,所以对解决当地就业很有帮助。”新安镇党委书记张义亮介绍,新安镇现有羽绒羽球规上工业企业4家,相关企业50多家,年总产值突破6.5亿元,税收达2000万元,占全镇税收的30%,行业从业人数超5000人,是尤尼克斯、亚狮龙、川崎等六大国际顶尖品牌的主要生产基地。 羽绒集散“买全国卖全国” 已经成功举办8届国际羽绒博览会的六安市,现有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1000余家。 “皖西白鹅的羽绒洁白似雪、朵大绒长、蓬松度好,是世界知名的高端羽绒原料。”六安市华伟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哲介绍,该公司成立25年,目前年加工生产羽绒500吨至700吨,营业额达2.5亿元,其中90%鹅绒都是产自六安。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成袋的羽绒从养殖户处收来后,经过抽样检测,再进入加工流程,粗分、除灰、清洗、晾干、烘干、冷却、精分、打包……在检验室,抽检员会给绒朵称重,一朵大鹅绒体重能达到0.0036克。 六安市作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已经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格局,羽绒羽毛产品大量出口欧美、东南亚和港澳等地区,规上加工企业有75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 从羽绒到羽绒服,在六安市实现了闭环。 据行业估算,1斤皖西白鹅的绒子可以卖到500元,1只鹅可以产100克绒,大约可以做1件羽绒服,10只鹅可以做1条羽绒被。 “我们除了做羽绒服、羽绒被等传统羽绒产品外,还在提升羽绒性能方面做足了功课。我们拥有自己的创新研发中心,与皖西学院、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外观设计和产品实用性上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也相继开发出10余种功能性羽毛。”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学志向记者介绍。 海洋羽毛公司是六安市加强羽绒羽毛产业发展的缩影。在《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支撑。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经营主体与政府共建科技支撑平台,共同开发、推广、应用最新的鹅产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完善现代鹅产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速发展。 记者从六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针对鹅产业,下一步该市将紧盯终端市场需求,坚持集聚发展,建成全国鹅肉、羽绒羽毛制品等生产加工高地,从鹅产业原料供应地向终端产品供应转变,做强产业链,完善现代鹅产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创新促进产业提速,打造绿色高端鹅产业集群。(记者 唐欢 朱芳 王珂)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安徽推介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4 主办单位:安徽国际传播中心 备案号:皖ICP备2024054562号-1 地址: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延安路6号智寓企业中心A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