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作品征集公告来源: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发表于:2025/4/10 | 阅读量:972285 |
||||
为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推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决定共同举办以“赓续红色血脉智创文旅未来”为主题的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现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征集红色文旅创意作品,欢迎踊跃投稿参与。 ![]() ![]() 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 ![]() 安庆市独秀园 一、大赛主题:赓续红色血脉 智创文旅未来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六安市委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大赛时间 1.征集时间:2025年4月~5月 2.初评时间:2025年6月 3.公布入围决赛名单:2025年6月30日之前 4.终评时间:2025年7月中下旬 5.获奖作品公布:2025年7月31日之前 6.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四、参赛对象:全国大中专院校师生个人或者团体均可参赛,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合作。 五、大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参赛作品需紧扣主题,需突出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围绕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创意策划,重点以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体验)和红色文创等项目进行策划设计,设计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遗产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创意策划作品。 (1)红色研学项目:包括建立红色教育营地,设计红色研学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规划红色研学线路。可结合大别山特别是六安市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创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串联红绿旅游资源,突出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让广大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中感受劳动之乐、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起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效果。 (2)红色体验项目:包括打造红色沉浸式体验剧、红色代入式演出、在线红色博物馆等,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革命历史,重温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教育和革命洗礼,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起到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的效果。 (3)红色文创项目:包括设计红色文化实用品、革命遗址和英雄人物文创产品等,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实用品中,设计纪念币、主题服饰、红军笔、红色记忆书签、收纳包、笔记本等文创产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红色文化内涵,让游客在购物中感悟红色文化。 (4)其他类项目: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以年轻视角解码大别山革命史诗,用最具创意思路和理念,进行创意策划,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要求创意和想法与其他三个门类不同。 (二)形式要求:提交作品需包含详细的策划设计方案、效果图或实物模型等。其中,研学项目、体验项目策划案中需包含预算、实施路径、数字演示视频、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等;文创项目需提供实物或3D模型效果图。 (三)投稿要求: 方式一:网络投稿:通过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s://wlj.luan.gov.cn/)专题页面在线投稿; 方式二:电子邮箱:dbscyds 163.com(标注:作者姓名+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咨询电话:0564-3377869参赛者需在2025年5月31日前完成作品报送,并提交参赛作品的基本信息(格式:姓名+类别+作品名称+学校院系年级+个人/团体+联系人+联系方式+附件:作品方案)。参赛相关信息均以系统导出为准,请各参赛人员在报名时务必认真核对人员、团队相关信息(如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成员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等),提交报名后相关信息不支持修改,由于报名信息填写错误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参赛人员自行承担。 六、评选方式 本次大赛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作品评审分为海选、初评和终评三个阶段,邀请评审专家组成员就海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初评,优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入终评阶段,通过客观评分决出最终获奖名次。 A.海选:海选从投稿作品中,对符合投稿要求的部分优秀作品,整理成档。 B.初评:邀请专家组成员,就海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初评,优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入终评阶段。 C.终评:初评的部分优秀参赛作品,邀请评审专家组成员,为作品打分,计算每篇作品得分,最终通过专家评审打分,决出最终获奖名次。 评审结果及相关通知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公众号、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发布。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及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及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及证书; 优秀奖,10名,奖金500元及证书; 同时还选出参与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分别给予证书奖励。优秀作品将在各类主流媒体网站上发布,同时还有机会被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注:1.以上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以人民币计算。2.参赛团队所获奖金归团队成员共有,团队自行协商分配,组织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3.若出现相同投稿作品出自不同作者的情形,以收到时间为依据,确定有效应征作品;投稿时间排序在先的应征作品为有效应征作品。 八、后续支持与合作 为获奖者提供后续支持和指导,搭建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等合作桥梁,为参赛者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将优秀作品转化为实际项目。 九、其他说明事项 (一)参赛作品应紧扣大赛主题,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内容积极向上、导向鲜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契合社会公序良俗与道德规范。 (二)尊重原创,避免侵权。参赛者提交作品前,请确保无版权争议。若作品中有引用资料,请注明来源。大赛过程中由于作品产生的版权纠纷问题,一切后果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三)大赛不收取报名费,自主采风期间的交通费、食宿由各参赛人员自行承担。颁奖期间往返地点的交通费由获奖人员自行承担、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 (四)参赛相关信息均以系统导出为准,请各参赛人员在报名时务必认真核对人员、团队相关信息(如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成员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等),提交报名后相关信息不支持修改,由于报名信息填写错误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参赛人员自行承担。 (五)获奖名单将通过“安徽文旅”“六安文旅”等主承办单位媒体平台发布。 (六)大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
![]()
|
ICP备案号:皖ICP备2024054562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皖)字第 01422 号 联系方式:0551-68998851 地址: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包河大道与乌鲁木齐路交口惠风府前广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安徽推介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