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要求:参赛作品需紧扣主题,需突出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围绕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创意策划,重点以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体验)和红色文创等项目进行策划设计,设计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遗产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创意策划作品。
(1)红色研学项目:包括建立红色教育营地,设计红色研学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规划红色研学线路。可结合大别山特别是六安市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创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串联红绿旅游资源,突出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让广大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中感受劳动之乐、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起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效果。
(2)红色体验项目:包括打造红色沉浸式体验剧、红色代入式演出、在线红色博物馆等,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革命历史,重温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教育和革命洗礼,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起到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的效果。
(3)红色文创项目:包括设计红色文化实用品、革命遗址和英雄人物文创产品等,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实用品中,设计纪念币、主题服饰、红军笔、红色记忆书签、收纳包、笔记本等文创产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红色文化内涵,让游客在购物中感悟红色文化。
(4)其他类项目: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以年轻视角解码大别山革命史诗,用最具创意思路和理念,进行创意策划,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要求创意和想法与其他三个门类不同。
(二)形式要求:提交作品需包含详细的策划设计方案、效果图或实物模型等。其中,研学项目、体验项目策划案中需包含预算、实施路径、数字演示视频、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等;文创项目需提供实物或3D模型效果图。
(三)知识产权要求:主办单位委托组织方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主动提交作品的“投稿者”或“作者”,组织方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著作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1)原创声明:最终投稿作品均是投稿者原创作品。投稿作品或任何用于创作参选作品的素材均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最终投稿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它媒体公开发表,未申请专利或进行著作权登记的作品,未以任何形式进入商业渠道。否则,组织方将取消其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获奖作品知识产权归属:所有获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的投稿作品,投稿人须承诺并认可该作品是受组织方委托进行创作,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归组织方所有。组织方拥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行使著作权:决定获奖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保护作品完整性、享有对获奖作品方案进行再设计、组合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展示、出版、宣传和商标注册等权利。组织方对所有投稿作品拥有展示和宣传等权利。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征集活动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对作品转让、复制、转载、传播、摘编、出版、发行、许可使用等。
(3)投稿作品如果有涉及抄袭、剽窃或存在其他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侵害第三方著作权)的情形,均与组织方无关,组织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完全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4)以上关于知识产权归属中提到的“组织方”特指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本征集活动事宜最终解释权归组织方所有,提交投稿作品之前,已仔细阅读上述条款,充分理解并表示同意,投稿即视为完全同意本公告的全部内容。
(四)投稿要求:
方式一:网络投稿:通过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s://wlj.luan.gov.cn/)专题页面在线投稿;
方式二:电子邮箱:dbscyds 163.com(标注:作者姓名+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
咨询电话:0564-3377869
参赛者需在2025年5月31日前完成作品报送,并提交参赛作品的基本信息(格式:姓名+类别+作品名称+学校院系年级+个人/团体+联系人+联系方式+附件:作品方案)。参赛相关信息均以系统导出为准,请各参赛人员在报名时务必认真核对人员、团队相关信息(如学校名称、团队名称、成员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等),提交报名后相关信息不支持修改,由于报名信息填写错误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参赛人员自行承担。
|
|
|